工人们在刈割互花米草。诏安县林业局供图
近日,在漳州市诏安县桥东镇甲洲湿地上总能看到工人们刈割互花米草的身影。互花米草原产于北美洲,生长于滩涂湿地或入海河口,耐盐耐淹抗风浪,1979年引种用于防风固滩,之后在各地迅速繁殖扩张,造成近海生物栖息环境破坏、本土海岸生态系统受威胁、海水交换能力降低、航道堵塞等危害,被列入“中国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和“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批)”。
广告诏安县在漳州市率先开启刈割、填埋作业。诏安县林业局供图
诏安县迅速贯彻落实省政府专题会议精神,当即在辖区范围内开展排查工作,摸清当地互花米草分布位置、面积、所属功能区等信息,明确每个斑块的除治方法、时限及生态修复思路。经排查,诏安县互花米草主要分布在甲洲湿地、东、西溪出海口及东、西溪河道边缘,总面积595.2亩,预计投入资金346.02万元。在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诏安县除治工作“剑已出鞘”,在漳州市率先开启刈割、填埋作业。
“互花米草会对原本生态系统造成威胁,除治工作刻不容缓。”诏安县林业局工程师陈松泉介绍,互花米草危害巨大,其繁殖异常迅速,易诱发赤潮,影响水产养殖业,如果不能及时控制互花米草的蔓延,将会造成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下降,严重危害诏安县生物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
诏安县采取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物理方法除治互花米草。诏安县林业局供图
根据调查摸排出来的互花米草斑块具体情况分别确定除治思路,诏安县采取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物理除治方法,对成片和零星分布区分别运用“刈割+勾机翻耕+吹填围堰”“刈割+人工深翻+踩埋”组合拳,多手段相结合以达到更佳的除治效果,确保于今年年底完成全面除治。
广告诏安县修复滩涂自然原貌。诏安县林业局供图
“互花米草生命力顽强,繁殖迅速,除治工作无法一蹴而就,还需做好后续管护工作。”诏安县林业局局长沈云波表示,将压紧压实生态护林员队伍管护责任,强化互花米草治理区域监测巡护,建立实时监测、长效监管机制,严防互花米草“死灰复燃”。同时,结合岸线规划,在零星区域适当留白,保留滩涂自然原貌;在适宜区域种植红树林,修复原本生态系统,打造观光休闲、生态旅游景点。
我要咨询(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