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共和药材信息展示平台!
sitmap   |    RSS   |    网站地图
药材信息展示平台

民间中草药:紫苏的6种功效

说到紫苏,想必大家伙的反应是吃,紫苏确实是一道不错的美味,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还能治病,所以你看中药也不全是苦口的。

紫苏的作用,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六个方面。

,紫苏能治感冒,因为它可以解表,可以把聚集在体表的风寒发散出去。

受寒感冒了以后,赶紧抓一把紫苏,泡上一杯浓浓的紫苏茶,紫苏的味道很特别,有点香,又带点辛味,什么是辛味?大家都吃过辣椒,辣椒一吃下去,嘴巴里火辣辣的,鼻子、额头都在往外冒汗,这就是食物的辛味。所以辛可以发汗,通过发汗把体表的风寒带出去。辛可以行气血,气血通,浑身上下都暖洋洋的。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紫苏治疗感冒,在风寒感冒初期的时候,效果比较好,因为这个时候,邪气还只停留在皮肤表面,没有深入到脏腑。就好像古时候,一个遭遇外敌入侵,敌人只攻到了城门下,这个时候,退敌还是比较容易的,假如城门已破,敌人已经攻入城池了,再想把他们赶出去,恐怕就要费点功夫了。

第二,紫苏可以行气。

先师张仲景的半夏厚朴汤里就用到了紫苏,半夏厚朴汤专门下咽喉痰气,就是老觉得喉咙里有一团东西堵着,像塞了个梅子核一样,咳又咳不出来,咽又咽不下去,现在很多人都有这种毛病,以为是喉咙里长了什么东西,去医院一检查,又被告知没有实物。

这就是痰气交阻,结在喉咙这块了,就是说这里面既有痰又有气,痰是痰湿,气是生气,各种闷气,怒气,怨气,都是气,这些气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它们可以说是很多疾病的始作俑者。有了气,气郁了,气堵了怎么办?不怕,紫苏专门降气,咽喉气一降,痰就跟着往下降,因为痰是随气升降的。

半夏厚朴汤:半夏、茯苓各12克、厚朴9克、生姜15克、紫苏6克

紫苏又可以分为紫苏叶和紫苏梗,现在入药多以苏叶为主,想要效果更好,可以多放些苏梗到汤药里。中医有一句话叫梗下诸气,苏叶的药性是从里往外走的,所以它更偏于散寒;苏梗的药性是从上往下走的,所以它更偏于降气。

第三,紫苏可以暖胃寒。

现代人寒胃的也不在少数,胃喜暖恶寒,喜欢呆在温暖的环境里,不喜欢寒凉寒冷,所以你喝冷饮也好,吃寒凉瓜果也好,胃都不喜欢,这些冰冷的东西进到体内以后,需要脾胃消耗大量的阳气才能给它暖过来,久而久之,脾胃的能量就不够了。怎么判断呢?有一个很直观的方法,就是用手触摸胃脘处,如果感觉指尖凉凉的,一点温度都没有,这样的人十有八九就是胃寒了。

你可以把胃想象成一间屋子,屋里又潮又冷,要干的件事是什么?当然是把炉火点起来。紫苏的性子温温的,它就像一簇小火苗,火力虽然不大,但是持久耐烧,它可以一直烧一直烧,慢慢把虚寒的脾胃暖起来。简单来说,就是要用文火去烧,不要用猛火去烧,否则,熊熊烈火扑面而来,一会儿大寒,一会儿大热,脾胃它也受不了,到后面,整个屋子都被烧没了。

用紫苏治胃寒,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取紫苏10克泡茶来喝,也可以适当地加些红糖来调味,或者你就嚼食紫苏芯,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第四,紫苏可以解鱼蟹毒。

说到这里,历史上还有一个小故事。相传,有,华佗带着徒弟们出行,刚好路过一间酒铺,酒铺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华佗闻声寻了过去,只见七八个少年围坐在一起,正在比赛吃螃蟹,螃蟹性寒,没过多久,几个人相继腹痛难忍,华佗见状,急忙命人从后厨找来紫苏,熬水给少年们喝下,很快,痛就止住了。

凡是过食鱼蟹导致的腹痛、呕吐、泄泻,都可以用紫苏50克,熬水来喝。

第五,紫苏可以消除胀满。

油腻的食物吃多了,身体消化不掉,堵在肠胃里,感觉肚子胀胀的,一连好多天,看到食物都没有胃口,这个时候,用一点苏叶泡茶喝,消化起来会比较容易。如果食积的同时又外感风寒,舌头一伸出来,白白的,腻腻的,有一张方子叫香苏散,专门对治这种胃肠感冒。

香苏散:香附、紫苏叶各12克、甘草3克、陈皮6克

这个四味药的小方子,在外能发散风寒,在里能消食化积。

第六,紫苏还可以治疗老慢支。

你看紫苏叶、紫苏梗都是良药,种子也不要浪费了,中医给它拿过来,也能入药。

取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9克,水煎后代茶饮,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子养亲汤,专门治疗老年人咳喘、咳痰,咳出来的痰稀白稀白的,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老慢支。

在中医看来,老慢支是因为腹气不通,就是心胸中的那团气老降不下去,气不降,痰就不降,停留在肺里,只好通过咳嗽的方式给它排出来。白芥子化痰,苏子降气,使气行则痰行,再用点莱菔子消食导滞。这个方子的用药思路其实就是降气化痰,自上而下,让停留在胃心胸的痰浊一路往下降,最后通过大便排出体外。身体不再受痰浊困扰,自然神清气爽,通体安泰。

紫苏功效良多,而且价格也不贵,基本上任何一家中药铺子都能买的到,这种药食同源,又质优价廉的平民药材,实在很难说出它的缺点。

温馨提示:本号意在传播中医文化,文中提到的中药方子,仅供学习交流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弘扬中医文化

传播中医知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资讯

  • 药材资讯
  • 中药养生
首页 |苗药专区 |常见药材 |中药百科 |中药材种植 |药材基地 |新闻资讯 |在线咨询